2013年10月5日 (六) 彭布羅克-加若蒂公園-渥太華 陰轉晴
早上一樣一大早就起來喇喇蛇,
索性來去24小時營業的Tim Hortons吃早餐。
Tim Hortons 蒂姆·霍頓斯,
當地華人暱稱作Tim仔,
是一家加拿大的快餐連鎖店,
由冰球運動員蒂姆·霍頓於1964年在安大略哈密爾頓創立。
蒂姆·霍頓斯在加拿大擴張迅速,
於2002年超越麥當勞成為加拿大最大的快餐公司,
如今在全國擁有超過3300家分店,
高速公路交流道下去幾乎都看得到他的蹤影,
是個可以免費尿尿的好地方。
↑↓ 這種天色還是暗摸摸的時間,想要吃點東西就只能找Tim仔了,來這裡來這裡吃東西還有個好處,他們家提供免費無線上網,吃早餐還讓你可以順便免費滑手機,摸邋仔兼洗褲
↑↓ 跟麥當勞一樣,早餐時段有不同的餐點提供,一般來說就是點個貝果或是三明治,再配一杯咖啡
↑ 點餐的時候一直聽到有客人講「double-double」,原來是店員會問你咖啡要加多少奶精跟糖,大部分的人都會會加雙份的奶精跟糖,所以直接喊double-double,依此類推,如果你要單份的奶精跟糖,就跟他們喊single-single囉!
↑ ↓ 店裡另外還有賣各式各樣的甜甜圈,這種一口甜甜圈叫TimBits,買10個裝可以選不同的口味混裝
↑ 旅館後方的小花園,還可以打個小高爾夫,不過沒空搞這些,趕快朝渥太華出發
【都市裡的原野森林:加蒂諾公園】
來到渥太華北方的加蒂諾,
跟渥太華分屬不同省分(這裡是魁北克省,渥太華則是安大略省)
這裡有一個被保護的自然綠洲森林-加蒂諾公園佔地363平方公里,
比總面積271.7平方公里的台北市還要大!
擁有超過40個湖泊,
提供渥太華市民一個絕佳的大自然充電環境。
170公里(100英里)長的徒步道、237種鳥類,
和北美最高密度的海狸,
在秋天賞楓季節更是為每個人提供多采繽紛的彩色世界。
↑ 這樣的楓葉步道不就是曾夢裡出現過的場景?
本來是規劃要租台自行車,
慢慢在加蒂諾公園裡騎車賞楓,
結果懶人阿三說會體力不濟極力阻止,
最後變成開車遊公園,囧rz
※懶人阿三的故事※
↑ 我本來想跟這個人一樣騎車漫遊在楓樹林中的......
↑ 結果變成了開車遊公園 >"<
↑ Lac Pink 品客湖,有個環湖步道可以走,但沒時間走
↑↓ 據說楓葉可以有一百種顏色
公園裡有一處Mackenzie King Estate 麥肯齊·金的故居,
這裡參觀不用門票,
但停車時就被強索了8元的停車費。
原本覺得很貴很幹,
但後來到魁北克後才發現8元真的是便宜(魁北克的停車費是算分鐘的)
威廉·萊昂·麥肯齊·金(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1874年12月17日-1950年7月22日),
是第11、13及15任加拿大總理(為何都是奇數?加拿大總理不能連任?)
在位時間長達21年,
是大英國協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總理。
1999年,麥肯齊·金被歷史學家評選為最偉大的加拿大總理,
他的肖像現被印在加幣50元紙鈔上。
↑ ↓ 這一區叫MOORSIDE,主要的房舍即是前加拿大總理King的故居,蠻漂亮的房子,附近還有佔地頗大的庭園
↑ 這一區叫做KINGSWOOD,位於的MOORSIDE的另一頭,隔著一條馬路。這一棟主要的房舍,是King更早期居住的房舍,比較簡陋
↑↓ 房舍裡保留著當年的家具的佈置
↑↓ MOORSIDE這一區有很寬敞漂亮的庭院,住在這裡真的是頗為愜意
↑ 自1924年之後的20年間,每到夏天King便會搬來這裡居住,宛如世外桃源般的避暑生活
↑ ↓ 附近還有一條步道可以散步
↑↓ 此時楓葉林在太陽的照耀下顏色顯得更變化萬千
↑ 來到附近的一座湖,發現整座火紅的楓林閃耀在湖水上,煞是好看
【豬圈裡的一顆明珠】
路上隨便抓一個人,
問他加拿大首都是哪個城市,
70%會回答溫哥華或多倫多,
15%會歪著頭一直傻笑(叫你讀冊不讀冊)
大概只有5%的人可以回答出正確答案:Ottawa渥太華。
渥太華所在之處原本是片不毛之地,
1812年英美戰爭之後,
英軍為了戰略需要而修築了麗都運河,
才開始在此屯墾,那時候還是叫做Bytown拜城。
早期加拿大的首都曾先後設在京士頓、多倫多或蒙特婁邊界的城市,
但這些城市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當成國都一直都不是很理想。
1875年維多利亞女王頒佈了一道命令,
欽定渥太華為加拿大聯省首都,
理由是該地理位置位於內陸地帶,
比較不會受到附近美國的騷擾(當年的美國人是黑暗代表,三不五時常常會跑去打加拿大)
且渥太華位於英語區與法語區的交界地帶,
有利於調解加拿大境內的兩大族群。
當女王頒佈遷都的命令之後,
很多臣民與公務員都感到十分震驚與絕望,
在原本富饒的都城過得爽爽的卻得被迫搬去窮鄉僻壤,
最可怕的是當時在該處的從事伐木的野蠻居民平日喜歡喝酒鬧事、挖別人的眼珠當成娛樂,
但君命難違,還是得收拾行囊前往新首都渥太華。
就這樣,野蠻的伐木工人與循規蹈矩的公務員後代們在這強烈的族群對比下相互包容,
正象徵著加拿大漂泊冒險與安定規矩的歷史背景。
↑ 有別於一般國家的首都,渥太華是屬於隱約帶點現代與傳統衝突的古典美城市
↑ 渥太華的是中心往北望去,越過渥太華河之後即是魁北克省,足見渥太華占有族群融合的絕佳地理位置
渥太華現今的都市風貌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設計巴黎都市計畫的Jacques Greber所規劃,
這裡並沒有一般大都市常見的繁華熱鬧的百貨公司,
也少有現代化的高聳建築,
取而代之的是廣大的綠地與寬敞的街道,
以及一棟棟內涵豐富的國家級博物館,
還有那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無庸置疑的是渥太華的地標與精神象徵,
同時也代表了加大人最自豪的價值觀:民主與包容。
國會大廈在1857年遷都渥太華之後於1866年建成,
當年因渥太華當地仍屬蠻荒地帶,
因此被戲稱為「豬圈裡的一顆明珠」,
這樣的說法約略可以看出渥太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
國會大廈在1915年遭受重大的火災,之後經過了大規模重建,
1927年修建完成再加上和平塔這座高聳建築,即是我們現在所看的外觀。
↑ 東區過去曾是總理官邸及總督辦公室,注意看該棟建物有一個瞪著大眼睛,張開嘴的臉譜造形,是在說議會裡頭吵鬧的議員嗎 XD
↑ 位於國會大廈前方草坪的「永恆火焰」,是於1967年由當年的首相皮爾森所點燃至今,為了紀念聯邦建國100年,加拿大各省的徽章及加入聯邦的日期分別刻於火台四周
↑ 包含了和平塔的中央區,是眾議院與參議院的議場,另有議會圖書館
↑ 伊利莎白二世的騎馬雕像
↑ 位於中央區後方的圓形建築物即國會圖書館
↑ 有必要停在人家頭上還拉屎?
↑ ↓ 歌德式的建築不管從那個角度來看都覺得很美
國會大廈中央的和平塔,
是為紀念一戰中所有犧牲的加拿大烈士而建。
和平塔主體以砂岩建造,包括頂部旗桿的塔身共高92.2米。
在樹立著青銅旗桿的青銅塔頂下,是一座直徑為4.8米的四面時鐘,十分醒目。
↑ 從對岸的將軍丘公園遠眺國會大廈
渥太華的幾個著名的觀光景點彼此間的距離都不算太遠,
大多聚集在國會大廈附近,
一般來說花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徒步走完。
↑ 聖母大教堂,為渥太華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教堂,該教堂擁有兩座銀色尖塔,中央矗立著金色聖母子雕像。從1841年至1980年,花費很長的一段時間才完工
↑ 花了140年的才蓋好的教堂
↑ 可以乘馬車遊市街
↑ 加拿大國立美術館,館內收藏有加拿大及歐洲最寶貴的藝術品。國立美術館是加拿大藝術文化的珍藏庫,文藝複興時期的著名藝術家和世界上一流藝術家的作品都曾在此展出和珍藏。美術館中展出的加拿大藝術品的數量在全球屬第一,而歐洲及美洲藝術品的數量在加拿大則屬首位
↑ 加拿大國立美術館前的蜘蛛,這隻蜘蛛是美國女雕塑家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的作品,高30公尺,寬33公尺,總重量6000公斤,在倫敦、東京都有此蜘蛛的蹤跡
↑ 麗都運河連接渥太華河端,是難得見到的運河閘門設計
↑ 有人在運河裡划獨木舟,冬天這裡河水結冰後可以在上面溜冰
↑ 走累了,在將軍丘公園裡打個盹
今晚的飯店大有來頭,
就是鼎鼎大名的費爾蒙特里爾城堡酒店,
除了地理位置極佳之外,
1912年開幕的旅館建築物本身就是個觀光景點。
↑↓ 城堡般的建築外觀,讓人一看就想住進去
↑ 費爾蒙特里爾城堡飯店的大廳
晚上不想再吃西式的食物,
於是在飯店附近的拜渥市場找了一家可以外帶的日本餐廳,
點了一份綜合壽司與炸蝦烏龍麵帶回飯店吃。
↑ 晚餐:外帶炸蝦烏龍麵與綜合壽司,$30
本日路線:約180公里